在東遼縣大道村有這樣一家超市,老板是一對癱瘓在床的夫婦,超市里放著個裝零錢的塑料筐,顧客購物、付款和找零全需自己動手。超市這樣經(jīng)營了17年,不僅沒有少過一分錢、一件貨,反倒時常發(fā)現(xiàn)錢多了。
購物、找零全靠“自助”
大道村4組村路旁,有一間小超市,牌匾上模糊地寫著“新海超市”的字樣。推開木門,10余平方米的店里,兩側貨架上擺滿了商品,卻沒看到有人售貨。
一名村民走進來,在貨架上拿了兩袋方便面,走向一墻之隔的另一間屋子,透過窗戶,能看到他把5元錢放進了一名躺在床上男子身旁的塑料筐,在塑料筐里找出兩張一元錢,拎著兩袋方便面走出了超市。村民告訴記者,顧客到這間超市購物、付款和找零全是“自助”。
夫妻倆相繼癱瘓
躺在床上的男子是超市的老板,46歲的王新海,他和妻子付海霞都癱瘓在床,擺在角落里的一個電視柜是僅有的一件家具,上面擺滿了各種藥物。
1994年的一天,王新海到伊通縣辦事,在路上被一輛疾馳的轎車撞倒,轎車逃逸,他的第5、第6節(jié)頸椎骨折,從那時起便癱瘓在床。那年,兒子王軍剛剛9歲。
1995年,親戚湊了3000元錢,幫著他開起了這家超市,當時,付海霞身體也出現(xiàn)了問題,行動不便,只能靠著支撐架行走。所以超市里就放了零錢筐,一直靠顧客“自助”付款。
采訪時,王軍將記者拽到屋外,小聲地說,5年前,母親因骨癌也癱瘓在床,但她還不知道自己的病,家人只說是骨質增生。
16歲時,王軍就去了遼源打工。母親癱瘓后,王軍只能回家照顧父母。每年農(nóng)忙時,他要到山里種地,父母就托付給鄰居。
17年來沒少過一分錢
在王新海身邊的塑料筐里,放著不少零錢。王軍說,超市里有100多種商品,上面也沒有價簽,經(jīng)常來超市的顧客,都知道商品的價格。偶爾有路過司機來買貨,王新海也只是告訴對方價格,讓對方自己找零。
“17年來,沒少過一分錢?!蓖跣潞Uf,需要進貨時,他就給送貨員打電話,送貨員也是自己到塑料筐里拿錢。雖然躺在床上的他看不見超市內的情況,但不僅錢沒少過,有時還多出幾元。
村民王新燕的家離超市不遠,她告訴記者,4組的村民見到王家的遭遇都想幫一把,找零很少時,大家就不要了。王軍不在家,大伙還幫著擺擺貨,白天沒事,陪著兩口子聊會兒天。雖然相隔不到500米還有一家商品更全的超市,但村民們還是愿意到“新海超市”購物。
大道村村主任馬興貴說,他當了16年的村主任,王家一直是村里重點的幫扶對象,而村民們互相幫助,誠信購物,也是村里提倡的,相信可以一直保持下去。